- · 《核动力工程》数据库收[10/30]
- · 《核动力工程》期刊栏目[10/30]
- · 《核动力工程》杂志社刊[10/30]
- · 《核动力工程》杂志社收[10/30]
- · 《核动力工程》编辑部征[10/30]
- · 核动力工程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核动力工程》投稿方式[10/30]
消息一出,国外厂商迅速降价!从16万元猛降到(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天,洪都出厂,下一代双引擎溢价即将交付的教练机-L15 Falcon,这款教练机与实战训练相结合,深受国际市场青睐。 70 年过去了,从教练机到战斗机,从
今天,洪都出厂,下一代双引擎溢价即将交付的教练机-L15 Falcon,这款教练机与实战训练相结合,深受国际市场青睐。
70 年过去了,从教练机到战斗机,从运输机到预警机。有了中国自主开发的公路,中国航空业云集大海,月月相隔万里。
我国挤压设备上线,国外无缝钢管价格从每吨16万元降到5万元
大吨位挤压机,也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制造能力的标志性装备。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有这样的重型设备,但核心技术并不由外国公司出售。
2004年,雷炳旺等人下定决心发展自己的高端制造业比世界先进水平至少落后20年,单纯依靠自主研发并不容易。
传统结构压力机的立柱重量超过100吨,并且只有四个这样的支柱可以承受36000吨的力量。与来自20多家高校和企业的技术专家一起,在三年的艰苦研发中共同攻关,最终造就了这个地高10米、重量3700多吨的庞然大物。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挤压吨位设备之一。有了这样的设备,硬坯可以一口气挤出。 2009年7月13日,这台重型挤出机热调试成功,挤出第一条P92无缝钢管。
当时这么无缝的P92,长6米,直径0.8米的钢管市场价格为16万元/吨,但消息一出,国外厂商迅速将价格下调至5万元/吨。
“东风”5年未能航行的真正原因年
1960年4月15日下午3时30分,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在上海下水。
但鲜为人知的是,由于缺乏柴油发动机,“东风”5年后投入使用。
今天,中国已经能够开发和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动力船用发动机。在长兴岛的现代化造船厂,正在建造超大型油轮、集装箱船和大型LNG运输船。
由于先进的船舶设计和高质量的建造水平,2020年,中国有赢得了全球造船市场44%的订单。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中国特色的改革历程,是中国工业自力更生的真实写照。
中国第一颗天上卫星的始末
在陕西秦岭深处,在雄伟的群山之中,曾经有一个与世隔绝的隐藏在世界上的航天基地。 50多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地面接收装置在这里研制成功。
1968年,31岁的宋建明和数百名同事坐在一罐火车从成都开往这座山。他们的任务是研制东方红卫星雷达和地面接收天线。
当时中央政府对第一颗卫星的目标是“去起来,可以抱、看、听”,而宋建明则负责“听”。
这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地面接收天线的微型版.一个真正的天线重 170 公斤。宋建明和他的团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匆忙搭建了三个地面接收天线。他们被安置在海南岛、湖南新华社、北京广播局,接收“东方红一号”卫星信号。
1970年4月24日,来自遥远外太空的“东方红”宋建明在北京广电局的卫星天线下焦急地等待着。他们想确保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能够传播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50 年过去了。中国自力更生,成功实施了300多次发射任务,不仅包括卫星,还包括深空探测器和载人空间站。集中资源办大事的显着优势,使中国进入了航天黄金时代。
一代又一代实业家坚持自主创新的信念,推动中国工业跟风跑了又跑的大变化。回首过去,产业体系的布局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也深刻塑造了今天的中国产业版图。
文章来源:《核动力工程》 网址: http://www.hdlgc.cn/zonghexinwen/2021/080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