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动力工程》数据库收[10/30]
- · 《核动力工程》期刊栏目[10/30]
- · 《核动力工程》杂志社刊[10/30]
- · 《核动力工程》杂志社收[10/30]
- · 《核动力工程》编辑部征[10/30]
- · 核动力工程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核动力工程》投稿方式[10/30]
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我充其量就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彭士禄(左二)在大亚湾核电站工地现场讨论施工方案。 研制第一代核潜艇的四位总师,从左到右分别为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84岁高龄的彭士禄考察海南昌江核电站厂址
彭士禄(左二)在大亚湾核电站工地现场讨论施工方案。
研制第一代核潜艇的四位总师,从左到右分别为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84岁高龄的彭士禄考察海南昌江核电站厂址。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彭士禄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今年3月,96岁的彭士禄在京逝世,他的骨灰被撒入大海,与他热爱的核潜艇相伴。
彭士禄是革命烈士彭湃之子,幼年颠沛流离,有着“吃百家饭、姓百家姓”的经历;青少年时期远赴苏联留学,回国后承担起研制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历史重任,还是大亚湾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的重要参与者……
彭士禄对核潜艇的卓越贡献有目共睹,但对“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美誉,他却说:“作为共产党员,国家交给我的任务只有尽全力做好,没什么‘之父'之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在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录制期间,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彭士禄的多位亲属、同事,还原这位中国核动力事业拓荒牛的传奇一生。
?幼年坎坷?
“吃百家饭、姓百家姓、穿百家衣”
1925年11月18日,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父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彭湃。他原本可以拥有一个生活优渥的童年。但他父亲的一个壮举打破了这一切:1922年11月,在海丰老街的龙舌埔戏场,富家子弟彭湃宣布:凡是种他家田地的佃农,今后再也不用交租了,说罢一把火烧掉了自家田契。这把火在海陆丰大地引起巨大反响,彭湃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因叛徒告密,彭湃于1929年8月30日英勇就义,献出年轻的生命。而在此前一年,他的妻子蔡素屏也英勇牺牲。那时,还不足4周岁的彭士禄被国民党反对派视为“眼中钉”,被奶妈带着东躲西藏,不久被转移到潮州一带,过起“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
在《彭士禄传》一书的自序中,彭士禄写道:我有20多个“爸”“妈”,他们都是贫苦善良的农民,对我特别厚爱。平时他们吃不饱,我吃得饱;逢年过节难得有点鱼肉,我吃肉,他们啃骨头。
1933年农历7月15日早晨,由于叛徒出卖,彭士禄被捕,8岁的他成为“娃娃囚犯”,被关进潮安县监狱女牢房。牢房里的几百位难友见这个娃娃衣衫破烂,凑钱做了一套新衣裳,彭士禄穿上了“百家衣”。几个月后,彭士禄又被单独押至汕头石炮台监狱,后又转押到广州感化院受“感化”一年。在那里,彭士禄吃尽了苦头。
1991年,彭士禄利用出差机会,再次来到汕头石炮台监狱遗址。他告诉随行者,自己当年所住的牢房,有一个小小的射击孔,从射击孔往外看,能看到一条壕沟,壕沟的后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时任彭士禄秘书的叶向东当时随行。他们在监狱遗址最底下的一层发现符合彭士禄描述的牢房:阴森闭塞,潮湿阴冷,只有那方小小射击孔投进丝丝光亮。
在节目录制现场,叶向东谈起这段经历多次哽咽。他说,已经66岁高龄的彭士禄趴到射击孔往外一看,当场就哭了:“这就是关押我的牢房!”他告诉叶向东,自己在这间牢房被吊起来打过多少次,被抽了多少嘴巴,让他供认是彭湃的儿子,他不松口,又是一阵毒打。
彭士禄被捕时,国民党报纸和书都刊登了“彭湃之子被我第九师捕获”的消息,彭士禄的祖母由此得知他的下落,于1936年夏天把他带回香港。此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彭士禄在香港澳门学习和生活。
?少年有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1939年夏天,14岁的彭士禄秉承父亲革命热血,和堂弟彭科加入东江游击队。不过,由于水土不服还患上疟疾,没多久就被接回香港接受治疗。后经党组织的周密安排,1940年,彭士禄和其他10多位烈士遗孤到了重庆,于年底转送到了延安。
在重庆,彭士禄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拉着他的手说:“终于找到你了!1924年我到广州,是你父亲接我的,你父亲让我睡他的床。你应该向父亲学习,他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烧了田契,变成了无产者。”
得知要被送到延安后,彭士禄在自序中说,“喜悦的心情难以言喻。”1945年,彭士禄到“延大”自然科学院大学部学习,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彭士禄被挑选到北京参加留学考试,因成绩优异而被派到苏联喀山化工学院化机系学习。1956年,当他准备回国时,正在访苏的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留学生学习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文章来源:《核动力工程》 网址: http://www.hdlgc.cn/zonghexinwen/2021/0715/446.html
核动力工程投稿 | 核动力工程编辑部| 核动力工程版面费 | 核动力工程论文发表 | 核动力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核动力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