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电人才供给侧改革的校外实践教学的探索

来源:核动力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校风电人才培养数量也快速增长。自2006年我国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招生以来,已培养了七届风电专业本科毕业生。2012年教育部将风能与动力工
近年来,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校风电人才培养数量也快速增长。自2006年我国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招生以来,已培养了七届风电专业本科毕业生。2012年教育部将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已有近8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断培养新一代风电行业人才。随着风电本科生教育的深入,高校与风电企业之间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逐渐凸显,作为风电人才供给侧的高校必须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人才的“供给侧改革”。风电企业主要需要两大类人才:高层次设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需要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风电人才供给侧改革,需要直接对接风电企业,并对人才知识结构与质量进行改革。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直接在风电企业完成,因此,校外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风电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沙理工大学作为我国第二批设置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依托能源动力类学科优势和行业影响,致力于培养能胜任风电场的规划、设计、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力发电项目开发等风力发电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教师在校外实践教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使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在风电企业进行,实现了校内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的结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认识实习给学生风电场的概念 认识实习是设置在第二学年末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该阶段,学生已完成公共课和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但并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将认识实习安排在专业课学习之前,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风电企业需要何种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让带队实习老师充分了解风电行业的最新动态、前沿技术以及企业需求。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在学习风力发电原理、风电场电气工程等专业课程之前,提前了解风电场的组成以及风电场的运行,具有风电场的概念。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在大唐华银城步南山风电场、华电郴州仰天湖风电场、中电投江西长岭风电场、中电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桂阳桥市(水源)风电场、五凌电力岳阳窑坡山风电场等建立了实习基地。 以2013级学生在中电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桂阳桥市(水源)风电场认识实习为例,实习期间主要安排如下实习内容:入场安全培训与风电场整体介绍、风力风电设备参观认知、变电设备参观认知、设备参观后交流、风力发电机系统讲解与交流、变电设备系统讲解与交流、风电场运行维护技术交流等。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初步了解风电场内部组成与工作环境;同时,通过在风电场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学生了解在风电场工作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为接下来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树立风电专业信心和职业认同感。 生产实习给学生风电机组的概念 生产实习安排在大学第三学年末,学生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这个阶段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风电知识,但是对风机机组没有直观的了解。因此,生产实习安排在风机制造企业和风电场。 以2012级和2013级学生在湘电风能和国电黄甲岭风电场实习为例,首先我校邀请了湘电风能首席技术专家、我校客座教授龙辛在生产车间给学生们讲授风电制造与前沿技术,并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之后,安排学生分组与专业技术人员学习风机制造知识,了解风电机组整个生产流程。在完成在风电制造企业的生产实习后,又安排学生前往风电场进行风电场运行与维护实践。 毕业实习给学生整个风电的概念 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初,学生在校内已完成了拆装实习和风电场仿真实习,对风电的理解更多,但是还缺少一个整体的概念,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再次深入制造企业和风电场,将大学四年学的专业知识理顺,并树立职业精神。我校在学生走出校门前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采用毕业实习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帮助学生理顺专业知识以及培养职业精神。 以2012级学生在南车风电(现为中车风电)实习为例,实习期间学校邀请了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如下课程:安全生产管理教育、风电机组生产流程现场讲解、风电机组工艺技术、风电机组售后服务知识、风电机组机械基础知识、风电机组调试技术、风电机组总机基础知识、风电机组控制基础知识、风电机组电气基础知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分组带队下制造车间,面对面讲授风电制造与运行知识,并安排学生参观安装了该企业风电机组的风电场,再次回顾所讲授的专业知识。 专业教师赴实践基地与就业企业走访制度 我校风电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包括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国电投等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新能源发电企业。为了充分了解企业对风电人才的需求,我校风电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赴学生实践基地走访各大就业企业,调研企业与毕业生,根据反馈意见,改进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风电人才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专业教师走访了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大唐福建漳浦六鳌风电场、五凌电力岳阳窑坡山风电场、三一重能宁乡神仙岭风电场、华电郴州仰天湖风电场、湘电风能、中车风能、粤电湛江风电等实践基地与就业企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校风电人才培养数量也快速增长。自2006年我国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招生以来,已培养了七届风电专业本科毕业生。2012年教育部将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已有近8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断培养新一代风电行业人才。随着风电本科生教育的深入,高校与风电企业之间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逐渐凸显,作为风电人才供给侧的高校必须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人才的“供给侧改革”。风电企业主要需要两大类人才:高层次设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需要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风电人才供给侧改革,需要直接对接风电企业,并对人才知识结构与质量进行改革。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直接在风电企业完成,因此,校外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风电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沙理工大学作为我国第二批设置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依托能源动力类学科优势和行业影响,致力于培养能胜任风电场的规划、设计、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力发电项目开发等风力发电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教师在校外实践教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使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在风电企业进行,实现了校内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的结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认识实习给学生风电场的概念 认识实习是设置在第二学年末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该阶段,学生已完成公共课和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但并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将认识实习安排在专业课学习之前,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风电企业需要何种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让带队实习老师充分了解风电行业的最新动态、前沿技术以及企业需求。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在学习风力发电原理、风电场电气工程等专业课程之前,提前了解风电场的组成以及风电场的运行,具有风电场的概念。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在大唐华银城步南山风电场、华电郴州仰天湖风电场、中电投江西长岭风电场、中电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桂阳桥市(水源)风电场、五凌电力岳阳窑坡山风电场等建立了实习基地。 以2013级学生在中电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桂阳桥市(水源)风电场认识实习为例,实习期间主要安排如下实习内容:入场安全培训与风电场整体介绍、风力风电设备参观认知、变电设备参观认知、设备参观后交流、风力发电机系统讲解与交流、变电设备系统讲解与交流、风电场运行维护技术交流等。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初步了解风电场内部组成与工作环境;同时,通过在风电场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学生了解在风电场工作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为接下来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树立风电专业信心和职业认同感。 生产实习给学生风电机组的概念 生产实习安排在大学第三学年末,学生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这个阶段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风电知识,但是对风机机组没有直观的了解。因此,生产实习安排在风机制造企业和风电场。 以2012级和2013级学生在湘电风能和国电黄甲岭风电场实习为例,首先我校邀请了湘电风能首席技术专家、我校客座教授龙辛在生产车间给学生们讲授风电制造与前沿技术,并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之后,安排学生分组与专业技术人员学习风机制造知识,了解风电机组整个生产流程。在完成在风电制造企业的生产实习后,又安排学生前往风电场进行风电场运行与维护实践。 毕业实习给学生整个风电的概念 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初,学生在校内已完成了拆装实习和风电场仿真实习,对风电的理解更多,但是还缺少一个整体的概念,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再次深入制造企业和风电场,将大学四年学的专业知识理顺,并树立职业精神。我校在学生走出校门前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采用毕业实习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帮助学生理顺专业知识以及培养职业精神。 以2012级学生在南车风电(现为中车风电)实习为例,实习期间学校邀请了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如下课程:安全生产管理教育、风电机组生产流程现场讲解、风电机组工艺技术、风电机组售后服务知识、风电机组机械基础知识、风电机组调试技术、风电机组总机基础知识、风电机组控制基础知识、风电机组电气基础知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分组带队下制造车间,面对面讲授风电制造与运行知识,并安排学生参观安装了该企业风电机组的风电场,再次回顾所讲授的专业知识。 专业教师赴实践基地与就业企业走访制度 我校风电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包括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国电投等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新能源发电企业。为了充分了解企业对风电人才的需求,我校风电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赴学生实践基地走访各大就业企业,调研企业与毕业生,根据反馈意见,改进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风电人才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专业教师走访了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大唐福建漳浦六鳌风电场、五凌电力岳阳窑坡山风电场、三一重能宁乡神仙岭风电场、华电郴州仰天湖风电场、湘电风能、中车风能、粤电湛江风电等实践基地与就业企业。

文章来源:《核动力工程》 网址: http://www.hdlgc.cn/qikandaodu/2021/0401/413.html



上一篇:中国首艘核潜艇
下一篇:潜艇系统技术特点及其未来应用前景研究

核动力工程投稿 | 核动力工程编辑部| 核动力工程版面费 | 核动力工程论文发表 | 核动力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核动力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